武进老共产党员林盛茂先生的闪光情怀

发布时间: 2022-07-19   

他,今年91岁了,满头银发,精神矍铄;他,回忆起当年参加革命工作的情景时,思维清晰,记忆犹新;他,入党73年,初心不忘,历久弥坚,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他,就是原中共武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林盛茂先生。

在常州解放72年周年的特殊日子里,423日,笔者专程来到武进宾馆对林老进行了采访。林老面对笑容,与笔者亲切握手,我们落座后,便在亲热而轻松的气氛中拉开了话题……

一、不怕牺牲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锤炼成长

我叫林盛茂,193110月生于山东省掖县柳林头村……”林老回忆起当年在血与火战争年代的故事,侃侃而谈,如数家珍。

林盛茂,在7岁上小学,正好是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。这一年,八路军就到了他们村上,建立了村政府,村长由八路军指导员担任。并由八路军领导了他们小学。学校的礼堂挂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员的像。教师中有的是中共党员,有的不是党员。当时学校成立了抗日救国儿童团,林盛茂也是一位儿童团团员。后来,大家推荐他为儿童团的小队长。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要立村口站岗,检查来往的行人,防止汉奸入村。陌生人来村里必须要有路条证明,才能放行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在村口放哨。他们的村离县城有20多里路,如果有日本鬼子进村,靠近县城的几个村,儿童团的团员就会把消息一个村传到另一个村。一次,日本鬼子将要到他们村,消息传开了,在校读书的学生,听到日本鬼子要来,老师就赶快放学,学生们一哄而去,往村里跑。当时,他们的书包、书、以及宣传抗日的资料,都掉在了学校里,日本鬼子到了他们学校后,看到学校里的宣传资料都是抗日的资料,他们火冒三丈,就把他们的学校房子都烧掉了。从此,林盛茂和小伙伴们的读书就不正常了。同时,日本鬼子还经常来到他们的村进行扫荡,把他们家里粮食抢光,生活也无保障。因此,他们经常出去挖野菜充饥。北方的村子一般都很大,有4-500户人家一个村,而且间隔五天就有一个集市。因此,日本鬼子每逢集市,就会来到集市进行抢劫。一次,林盛茂亲眼看到一个日本鬼子抢了老百姓的一只烧熟的鸡,一边在啃,一边在泄怒,汉奸在日本鬼子面前低头哈腰,林盛茂看了后心里非常气愤。抗战期间,各村都建立了民兵组织。有一次,民兵训练,村里10多位民兵要到离村十多里路远的海边(八路军驻地)朱由村进行训练。民兵们在回来的路上,不料被日本鬼子包围,全部被日本鬼子用刺刀刺杀了。老百姓把这些民兵抬回村里时,有的人还没有完全断气,当时我看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场景后,内心对日本鬼子非常仇恨,心里想,我长大后,一定要参加八路军,也要杀掉几个日本鬼子,解解自己的心头之恨。林老深情地说。

在抗战的相持阶段,林盛茂的村里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保护群众利益的维持会组织。当时村上有一位伪保长,经常为日本鬼子做坏事。一天夜里,八路军和农自会的人员把伪保长抓起来,押到村南面的一条大河边上,把他的头砍下来了,林盛茂和村上的小孩都去现场看了,他们都觉得一点都不可怕,很高兴。

19456月的一天,林盛茂见到村上农自会会长,向他要求参加八路军。会长当即就通知林盛茂到八路军的驻地平里店村去报名参加八路军。林盛茂去了后,八路军的领导看了林盛茂的身材,认为这小孩太小了,再等1-2年后参加吧。到了19465月,经在掖县沿海区委工作的林盛茂表兄介绍,林盛茂去了区里报名要求参加八路军,当时区里的领导吴书记对林说:过半年后,来报名吧。后来到了年底,表兄又通知他到区里去,就这样,部队就把他收下来了,正式参加了八路军。并在区里当交通员参加了革命。其中参加部队训练了三个月。19484月,县委通知林盛茂到县里工作,担任当部队政委兼县委书记的警卫员。此时县委书记要求林盛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。林盛茂如愿以偿,实现了自己的入党梦想。县委书记和秘书是我的入党介绍人。县委秘书叮嘱我要记住那年那月在什么地方、什么人介绍入党的,不能忘记,一定要记住。当年的入党情景,今天我还是记忆犹新。当时,我的入党的动机就是:为了革命,为了打倒反动派,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。林盛茂振振有词地说。

1949年初春,县委要抽调组织一部分干部南下,(对外称是华东党校的学生)准备参加渡江战役。当年4月,他们行军先到了扬州。为了轻装上阵,部队动员他们把棉衣脱掉,棉花被单也换掉上交了。准备渡江的第一天正好遇上了解放军与英国的舰队打起来了,后来,他们推迟了一天渡江。在第二天,他们跟随25军胜利渡过了江,到了镇江。渡江中,国民党的空军疯狂进行空袭,但我们都不怕,我们是准备牺牲的。林老动情地回忆说。

解放战争期间,林盛茂的父亲一直在东北,没有音讯,家里生活全靠母亲操持。林盛茂是家中单丁子(解放后,林盛茂的父母亲又生了个儿子),有2个妹妹。我要参加八路军,母亲始终不肯,但我坚决要走。后来,我没有经过母亲的同意,参加了八路军。记得我在南下纵队的部队里,住在扬州一个破庙里,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进行空袭。一天夜里,一颗炮弹下来正好投在我们居住所在地破庙旁边,幸好那粒炮弹没有爆炸,否则我们都没了。林盛茂深情地回忆说。


硝烟淡去,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。林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、肝胆相照的峥嵘岁月已融入了他的生命。据他介绍,新中国成立后,他服从组织分配,积极帮助地方党委政府搞好党建工作,先后担任江宁县交通股长,区委组织委员,留在省委组织部参加苏南苏北行署合并成立江苏省委,留在省委组织部,参加省委整党建党工作队队员,后来担任苏州地委党校组织科副科长和武进党校副校长、潘家公社党小组书记、革委会主任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武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、老干部局局长等职,直至离休。

二、扎根基层 做一个心系人民群众的好干部

越是基层和艰苦的地方,越是干部成长的沃土。林盛茂从解放初开始做基层群众工作和党建工作,直至离休的工作履历,可以发现这40多年中,他默默奉献,任劳任怨,不思向上爬,只顾往下走,始终把心思放在工作上,放在群众利益上。这也充分证明,党员干部只有脚踏实地,埋头苦干,耐得住寂寞,形象才好,群众满意度高。这里仅举两个小故事足以佐证他心系老百姓的鱼水情深

(一)因地制宜种好田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为了多打粮食,武进在全县大力推广种植双季稻,奔牛区当时的口号是百分之百,不少一只角。可是,时任潘家公社革委会主任的林盛茂,他考虑潘家与其他地方不同,有30%的山区,农业灌溉条件又差,百分之百种植双季稻在潘家肯定行不通,不能搞一刀切。因此,他坚持因地制宜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并与上级领导商量后绝大部分的村仍然种植单季稻。结果到了秋天,全公社水稻取得了大丰收,每亩增产80多斤。后来各村除了上交国家的定购粮以及农民的口粮以外,还剩下了许多粮食,(约有30万斤)这些余粮怎么处理?林老认为,发展养猪事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。因此,林老决定把多余的粮食作为饲料粮,全部分给农民。这在当时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饥荒年代真是雪中送炭。此举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养猪事业,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饥荒。后来此事作为当地的干部群众的美谈,都说这位干部想老百姓所想,急老百姓所急,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干部。

(二)因人制宜用好人。上世纪七十年初,潘家公社龚家村有一位7级技术工人龚某,因他在无锡一家机械工厂工作搞技术革新失败,后被工厂领导认为他把机器搞坏是破坏生产,判了几年刑。由于龚某在劳改期间,他又帮劳改队的工厂搞技术革新立了功,提前释放回到老家龚家村。当时潘家农机厂正需要龚某这样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,为此,厂长书记专门来到公社请示林盛茂。林老当天召开了公社五人党小组会议。会上有2人反对,2人表示支持。此时就是要看林老的态度同意还是不同意?林老在会上当即表示同意。当时我认为,企业用人主要是用其一技之长;而不是提拔他当干部,一定要政治清白。后来,龚某被安排到公社农机厂工作,由于龚某的技术过硬,创新不断,吸引了无锡、宜兴等地的企业,从而扩大了农机厂的加工业务范围,使该厂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老深有感触的说。

三、身正为范当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

1980年至1992年,林盛茂在中共武进县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。在他任职期间,他经常和大家说,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,担负着领导班子建设、党的组织建设、党员队伍建设、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。而作为组织部门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,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备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。因此,林老也时常告诫自己以及同事,一定要政治坚定,公道正派,知人善任,严谨细致,清正廉洁,勇于创新,做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。

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吃喝、送礼风盛吹,可谓是无宴、无礼不办事。吃喝、送礼风已成为一种恶化社会风气的公害。对此林老深恶痛绝,并且身正为范,带头很煞吃喝、送礼歪风。

林老刚到组织部工作不久,一天,领导委派林老和邹友兴一起去某乡考察一位乡干部。为此林老和周某进行一天的座谈干部和群众,基本了解掌握了那位乡干部的情况。到了晚上,那位乡干部安排厨房人员弄了一大桌的菜和鹿龟酒招待林和周。林老见了这么丰盛的晚宴,说就我们俩人,要吃这么多菜啊?是否有点太浪费了吧。后来,在林老的一再推辞下,厨房人员为林和周弄了四菜一汤,其余的酒菜全部退给了厨房。后来,不知哪位同志把此事传出去了,而且一传十、十传百传遍了全县各乡镇机关。所以,后来林老凡事下乡到那个乡镇考察,他们都知道林老考察工作吃饭只到食堂,不到包厢

送礼就更不用说了,他饭都不肯吃,还肯收礼。一位乡镇干部如是说。的确是这样,林老来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后,从未收受武进干部群众的一份礼品。一次林老的夫人在家收受了一位转业干部送来的一箱青岛啤酒。林老回家知道后,就叫儿子连夜将啤酒送回了那位转业干部家里。我对转业干部送礼采取三个办法:一是动员他本人拿回去,二是我找到他家,把礼物送到他家,三是如果找不到送礼人的地址,就把礼品交到办公室林老坦率地说。

后来又有一位来自潘家的转业干部,一天晚上,他带了一盒茶叶送给林老,说这是潘家乡的特产。林老当即对这位转业干部的送礼表示婉言谢绝,并向他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地解释了他对送礼采取三种办法拒绝一些道理,后来那位转业干部听了林老语重心长的道理后,不好意思地把茶叶收回去了。

搞特权走后门这种事也是人人痛恨的社会不正之风。清廉一生的老共产党员林盛茂经常对三个儿子进行忆苦思甜、不忘初心的教育。他对三个儿子说:你们靠父母只能靠一时,靠自己才能靠一世。他三个儿子从小学读书起,受父亲的熏陶,就培养了吃苦耐劳、自立自强的精神。三个儿子到了寻找工作阶段,从来没享受到父亲的特殊优待,都是靠他们自学成才,奋力拼搏。林老说:对待子女就是要让子女的成长设置困难磨砺,就是要让他们自立自强有担当,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翅膀飞翔,而不是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度日,最多的物质财富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,唯有丰厚的精神家产才能令后人青出于蓝。更重要的是,林老深知自己不仅是离休干部,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,手中的权力最大,也是人民给的,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,而不是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的。

 陈富大  王海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156


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