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画家娄家骐的常州记忆

发布时间: 2024-06-24   

娄家骐的常州记忆

1968年,娄家骐从南通河运学校毕业分配到常州轮船运输公司工作,踏上了常州这块陌生而神秘的土地。江水潺潺,那浑厚、悠长的江轮鸣笛声似在迎接他的到来。

  

  公司安排娄家骐先到轮船上锻炼,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。当时他所在的驳船是从常州戚墅堰横林装上大米,由拖轮拖上十几条驳船运到上海黄浦江各个码头及外轮上,再出口转往世界各地。娄家骐人生这条河流,也经由常州缓缓呈现……

  俗话说:“世上三样苦,撑船、打铁、磨豆腐。”在船上的工作艰苦又枯燥,风里来,雨里去,但他的内心却是自豪的,为常州大米出口效力感到荣耀,加上船上师傅对他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如家人般温暖,使得日子越发鲜活、灿烂。现在,每当他想到这段经历,它便时常撞击着他的心灵。

  常州,一草一木总关情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经过一年锻炼后,娄家骐来到了小河往返苏北高港的客轮上当轮机员。河水摇晃,船移景换,他就这样在客轮上度过了又一个两年。那时,公路不发达,大部分旅客都选择水路出行,每天来来往往的旅客络绎不绝。有的是从苏北到宜兴贩卖小猪的商人,有的是两城间走亲戚的访客,也有赶往江南的匆匆文士……常州及小河之间,一船对接。现在的小河已经隶属常州新北区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前几年,在友人的陪同下,他故地重游,站在轮船码头旧址旁,感慨万千。

  片叶都芳菲的常州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娄家骐从小就喜爱绘画,少年时代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,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和画家范曾同住一个院子,耳濡目染下便爱上了画画。他在空余时间就会在船上画画,将眼中的风景、世事记录下来。公司领导知道后,就将他调到工会当宣传干事,这样他就得以做上了他喜爱的事情:画山,画水、画风景;从此,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。每当市里有各种美术展览,他都积极创作作品参加。渐渐地,娄家骐在常州美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小名气。由于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积极上进,很快又被提拔为工会副主席,主持工会工作,关心退休工人生老病死,负责职工生活困难补助,组织开展文体活动。他对工人师傅们怀有深厚的感情,也深知自己是工人队伍中的一员,是师傅们培育了他。

  常州,一个赐予他人生无限可能的地方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《常州日报》复刊后,二十几岁的娄家骐,怀着“少年心事当拿云”的壮志,为《常州日报》画了数百张插图和刊头,成为了《常州日报》优秀的特约通讯员。最近,老城厢大庙弄改造完成后,他走在常州日报社在大庙弄的旧址上,一幕幕往事立即涌现在他的脑海里,他深切怀念已故的老编辑老记者对他的信任。

  对于他来说,最忆是常州,一景一传说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1984年,常州书画院体制改革,娄家骐成为画院为数不多的特聘画师。从此,在老一辈画家的帮助下,他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,创作了许多与时俱进的作品。正如现在画院院长吴鸣所说:“家骐兄凭着他的聪明、勤奋、能吃苦,一路上偷摸着自学,终获成功。”

  现在他年过七旬,虽然不再担任特聘画师,但他仍然是常州画院的终身荣誉画师。

  前些时日,老院长阙长山来看望他,两人回忆往事不觉日暮,深有感叹!

  繁星漫天的艺术之州,有常州艺术家的热情,教我他如何不想她!

  八十年代初,常州电视台邀请娄家骐设计动画片,并派他前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习。后来,他为常州电视台制作了一分钟的手绘动画广告片,并成功播出,他成为常州第一位动画人。每当他走过兰陵大厦,眺望六楼的电视台旧址,自豪感便油然而生,回想起那些与他一同工作的老同事,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。

  精神这东西,有形亦无形,不会褪色!神采飞扬的常州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八十年代是常州轻纺行业飞速发展的年代。全国掀起一股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。常州自产的金狮牌自行车、灯芯绒、红梅牌照相机、星球牌收音机等名优产品风靡全国。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些产品已经被淘汰,但它们代表了八十年代常州的辉煌时期。当他从家中收藏柜里拿出保存多年的古旧红梅照相机时,就想起用它拍摄了太多有价值的照片。恍然间,所拍之处,那一缕缕幽香,尾随而至。

  是的,在常州,随便一棵树,随便一石桥,都姿态潇洒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工作数年后,娄家骐在常州成家立业。他的岳父是1938年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,参加过黄桥战役,身上伤痕累累。岳父常与他讲起革命战争的故事和英勇作战的经历。他的妻子虽是抱养来的,但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,她受到了革命氛围的熏陶,长大后,她进入单位工作,一身正气的她很快成为团委书记。他的岳母也常去厂里作忆苦思甜的报告,教育年轻一代要接好班。至今,她厂里的一些老同志还与他保持联系,需要时请他为他们厂里作游览船外观设计。

  此刻,他在诵读无穷无尽的人生,和最爱的常州……

  常州,有他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涟漪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进入九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娄家骐受命创作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画像,主题为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,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”;背景是香港回归的画面。同时,他还创作了三幅主题伟人像:我们唱着东方红,翻身当家作主人——毛泽东;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,改革开放富起来——邓小平;继往开来的领路人,带领我们迈进新时代——江泽民。他手握画笔置身于这庄严的世界,感动着,创作着。

  同是九十年代,他下海从事雕塑和地方文化工作。时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,他推陈出新,制作了一个龙的彩车参加游行;还在飞龙路薛家段设计了几十米长的植物龙,意在彰显龙的精神,激发龙城人奋发向上的斗志,获得了广泛好评。特别在今年遇甲辰龙年,回味这段经历,他便觉得自己的创作上行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,个中妙趣,倒也滋润心田。

  辛勤劳作,换丰硕成果;东方艺术孕育的摇篮——常州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进入2000年,几十年的文化积淀使他青春焕发;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常州地方文化创作上,不负韶华,坚持走文化自信、守正创新之路,以实际行动做一个践行者!他先后为《常州成语故事》插图二百多幅。为一些祠堂布置,如:张惠言纪念馆、芳茂山吴氏祠堂、孙觌纪念馆、雪堰桥陆氏宗祠……受到广大宗亲的青睐。

  数十年在艺术之路上摸爬滚打,踔发奋进,无疑是常州的文化吸引了他,他说他势必要为常州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!在龙城,名人辈出,特别是常州三杰:瞿秋白、张太雷、恽代英,他多次创作出他们的肖像作品;董亦湘是常武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,他画了关于他的“大丈夫以身许国,好男儿志在四方”的主题作品;以及黄仲则,洪亮吉、赵翼等人物作品。这些,他都如数捐给了国家。

  芳华尽展,暗香涌动;常州有挺立的身姿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常州历史名人如繁星璀璨,娄家骐在创作时就如何体现他们的精神和形象动了不少脑筋。为清代诗人黄仲则雕塑时,娄家骐首先想到黄仲则是“清代的李白”,他一生穷困潦倒,四处漂泊,只活到35岁,却为后人留下两千多首诗。随后,他便一头扎进黄仲则的诗中探寻,受到启发,成功地塑造了黄仲则的形象。

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十四次到常州,极好地诠释了一代文豪对常州的情愫。在艺术这片广袤的田野上,他仿佛与东坡先生同呼吸,共交流。此后,他完成了几本关于苏东坡书籍的插图20余幅。

  为画常州市地名录插图,他数次去唐荆川墓地和读书处采风,吸收养分,为后来市二中做唐荆川、赵翼雕塑,以及为中吴宾馆创作荆川抗倭图奠定了史实基础。

  恽南田是常州画派创始人,他“勇于第一,耻为第二“的精神,激励娄家骐把恽南田雕塑设计制作好,如今雕塑安放在马杭中心小学校园内。

  盛宣怀是中国近现代实业救国家、教育家、慈善家。今年114日是盛宣怀诞辰180周年,他精心绘制了60幅实业救国部分的连环画,出版发行,作为盛宣怀诞辰180周年纪念日献礼。

  为了给全国劳模邓建军制作雕塑,娄家骐将他邀请到工作室,亲自面对面地为邓建军制作了头像。目前,邓建军的全身铜像已被安放在常州轻工学院内。

  另外,清代造景大师戈裕良的雕塑铜像,正矗立在叶园的假山中。

  岁月无声,唯常州见证他迷茫过,快乐过,奋斗过;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正因为有了常州这块厚土的支撑和扶助,他才不断萌发更大的信心。当他学习了习近平对于文化建设的论述时,深感任重道远;作为追梦人,他时刻都在想,怎么在文化建设上更上一层楼?怎么跟上大数据形势?于是,娄家骐尝试打印了一批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文旅产品:季子、苏东坡、瞿秋白、恽代英、张太雷、史良、李公朴等3D立体塑像。

  前段时间,一位烈士后代写信问娄家骐是不是在浦东新区烈士陵园做过雕塑,他要为他爷爷写文章,故而在网上找到娄家骐的信息,并把他爷爷的照片寄给了娄家骐。感动之余,娄家骐也把他为烈士做雕塑的工作照发给了烈士后代。这封信勾起他25年前的回忆,当年他通过设计招标,拿下了浦东新区烈士陵园六个雕塑项目:大型主雕《浩气长存》和《烈士英名录》以及四个单体雕塑。上海人才济济,他作为常州人竟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。浦东新区民政处处长在雕塑揭幕仪式上特地说了一句:“这是来自常州画家的作品。”那一刻,他无比自豪,更为常州骄傲。

  今年也就是2024101日,娄家骐将在文联展厅举办个人大型画展,作品近一百多件,特别是新创作的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邓小平等巨作,敬献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。

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经历多少风风雨雨,他早已是老常州人了。是常州教他立德做人,指摘星辰;是常州教他战胜困难,攀得成功;更是常州教他如何在文化建设上作出贡献,如何在未来砥砺奋进,创造更广宽的新天地!

  回望时空,一端是水手,一端是笔耕不辍、精益求精的耕者画家。

  感恩之情,弥漫于心;常州,教他如何不想她!

  人生的河流依然碧波荡漾,希望之光早已根植于常州这一方土地,所以这盎然的绿不畏风雪雨霜,终于绽开骄傲的模样。

  作者:露佳琪 芮心雨





打印